4006-456-766

training@51cctr.com

你所在的位置:管理文库 > 客户服务

客户服务
客服不只是接线:重塑服务情感价值
发布于:呼叫中心培训网  点击数:94  更新时间:2025年-06-19

     “您好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?”这句开头语我已数不清自己播报了多少回。作为一名售后接线客服,客户问账户余额,我只需查询后告知;客户若想领钱,我就告知办理手续;假设客户想投诉,那我就记录反馈。如此说来,我的工作好像很简单,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在这看似机械的工作背后,又藏着怎样触动心弦的故事呢?


1753262947342153.png


一、37分钟的电话:当流程遇上生命

      2023年3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,一通电话改变了我对客服工作的理解。来电的是一位母亲,为她身患癌症的女儿申请医疗垫付的救助。由于住院病历打印有误,导致垫付金迟迟未获批复。“你们公司就是这样对待客户的吗?我女儿等着钱救命啊!”电话那头的声音颤抖着,愤怒中夹杂着绝望。按照标准流程,我只需记录反馈,告知“会尽快处理”即可。但当听到背景音中隐约传来的医疗仪器“滴滴”声,我的手指悬在挂机键上,却怎么也按不下去。

      “女士,请您给我一点时间,我现在马上联系垫付部门。”虽然病历打印错误,她直接找医院似乎更合理,处理也更快,但考虑到她情绪激动,我承诺挂机后立刻帮她记录反馈,让公司做跟进处理。就这样,长达37分钟的电话终于挂机。我第一时间联系了垫付部门,对方告诉我一定会在24小时内联系客户处理,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。

二、意料之外的回电:信任的重量

      按照常规,这通电话到此就结束了,接下来我要开始服务另一个客户。但挂断电话后,那位母亲哽咽的声音始终在我耳边回响。我鬼使神差地拿起话筒,拨通了回拨键。

      “您好,这里是**服务热线,我的工号是……” 标准的呼出用语后,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。就在我疑惑是否拨错号码时,一个熟悉的声音轻轻响起:“我知道,我知道是你,我知道你一定会打过来的。”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中我的心脏。我们素未谋面,她却如此笃定我会回电。当我告知处理进展后,电话那头只剩下压抑的啜泣声。那一刻,我忽然明白,她需要的不仅是问题解决,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声音。

      要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安慰这位伤心的母亲呢?我想无论什么语言都很苍白吧。尽管如此,我还是轻轻地说:“我知道您很难过,您很心疼您的女儿,但是请您相信现在的医疗技术,相信您的女儿,她一定有战胜病魔的勇气,也相信公司的垫付服务,一定可以帮您解除后顾之忧。”

      又过了许久,她一字一顿地对我说:“谢谢你,你刚才说的这些话,让我觉得很踏实。”

三、服务的真谛:从解决问题到连接心灵

     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服务理念,让我逐渐明白:真正的服务,从来不只是解决问题,而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。在后来的工作中,我努力尝试让服务更具象化:开始在每通电话中想象对方的模样——也许是一位焦急的父亲,也许是一位孤独的老人,也许是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。他们不只是工单上的一个编号,而是有血有肉、有悲有喜的活生生的人。

      从“关注问题”到“关注需求”,从“标准话术”到“情景化沟通”,从“流程导向”到“人文关怀”,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化解”,从"追求效率"到“追求体验”,最终完成从传统服务范式向情感化服务的蜕变。

四、服务中的"看见"艺术

      现在,每当指尖触到耳麦冰凉的金属面,我都会在心里默念:拨号键连接的不仅是声音,更是需要被看见的人,真正的服务是"看见"电话那头的人。

      当老人因为不会操作APP而焦急时,我会放慢语速,用生活化的比喻解释,偶尔调侃自己的父母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,守护银发客户的价值和自尊;当年轻人第一次处理金融事务紧张时,我会用轻松的语气缓解压力,告诉他,我和他年龄相仿,他都开始理财了,我还在解决温饱问题,可真要向他学习;当父母为孩子咨询业务时,我会多问一句“孩子多大了”,碰上来办教育金领取的家长念叨孩子要高考,立马接话茬儿:“您家孩子指定高中!这金榜题名的手续咱可得办漂亮”;当客户因出险报案时,我会降低语速,调整语调,共情他的难过,提示他“照顾病人很辛苦,自己也要保重好身体,抽空一定多休息”。

五、标准化与人性化的平衡

      当然,追求服务温度并非否定标准化的重要性。相反,我一直坚信,正是在熟练掌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,我们才能有余力关注人的需求。就像培训老师所说:“流程是骨架,温度是血肉,只有两者结合,服务才有生命力。”就这样,我开始不断从细微之处总结提升服务温度的小技巧,比如——

      倾听停顿:在客户说完后等待2秒,确保对方真正表达完毕;

      情绪标注:“听起来您很着急”“我能感受到您的担忧”;

      个性化回应:根据客户特点调整语速和措词;

      主动一步:多问一句“还有其他我能为您做的吗?”

六、服务的蝴蝶效应

      那个三月过后,我养成了记录“温暖时刻”的习惯。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客户的一句“谢谢”、一声轻笑、一次真诚的反馈。这些微小的互动不断提醒我:客服工作看似平凡,却能在他人生命中激起涟漪。有一次,一位年轻客户在问题解决后突然说:“姐姐,你的声音让我想起我妈妈。”原来他在外地工作,很少回家。我们多聊了几句家常,挂断前他说:“今天和您通话很开心。”或许他不知道,他看似不经意的反馈,也足以让我一整天都充满力量。

      从2009到2025,我已然成为从业16年的老客服人。说来你可能不信——接电话这件事,我越干越上瘾,越做越坚定。回望这些年的客服生涯,我越来越坚信:最好的服务不是完美无缺的流程,而是当对方放下电话时,心里那份被理解的踏实感。在这个数字化时代,一通电话、一次在线咨询,可能是某些人一天中唯一的人际互动。我们有责任让这样的连接充满温度。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·莱希赫尔德所说:“商业的核心不是交易,而是关系。”我想客服工作亦然。当我们超越工单编号,看见背后的人;当我们放下标准答案,倾听真实需求;当我们不仅用手册服务,更用心去连接——那一刻,服务就不再是工作,而成为温暖人心的艺术。

      下一次当您拨通客服电话,听到那句“您好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”时,请您相信:穿过电波震颤的不仅是声波,还有二十二摄氏度恒温的倾听。每个分秒必争的应答里,都藏着与您同频共振的心跳声——在老人颤抖的指尖与屏幕之间,在年轻人加班归途的地铁轰鸣里,在家庭主妇哄睡孩子后压低的气声倾诉里。而我们交付的从来不只是解决方案,而是让两个陌生人的生命经纬,在电波交织的瞬息里,织就温暖的锚点。


电话:010-82794120

邮箱:邮箱:ciig@ciiglobal.cn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B座

关注我们

关注公众号

官方微博

版权所有:北京易训天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@ 2024 京ICP备11026241号-5

北京易训天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