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在的位置:管理文库 > 宏观战略
引语:英国壳牌(Shell)的部分加油站现在能买到咖啡、小吃、牛奶,但却买不到汽油!随着电动车兴起、能源转型,加油站也重新被定义...
英国壳牌(Shell)的部分加油站里,你可以买到咖啡、小吃、牛奶甚至是一些杂货,但却买不到一样最关键的商品:汽油。
《彭博社》(Bloomerberg)指出,这个全球拥有超过 4 万座加油站的最大汽油零售者,最近正重新定义加油站的模式,约有 9000 个站点已经改装为充电站。壳牌接下来计划在汽车修理厂、办公商圈附近增加站点。
目标是到 2050 年建成50 万座「电动加油站」,领先埃克森美孚(Exxon)、TotalEnergies、BP 等同行。
壳牌的行动,宣示了传统能源产业将走上转型道路:石化燃料露出疲态,他们需要让车主们找到造访这些站点的全新理由。
电动车兴起加上环保意识抬头,传统燃料逐渐走下坡路。
根据麦肯锡(McKinsey & Company)报告,到 2030 年时汽油的需求市场,将从 2019 年的 870 亿美元降至 790 亿美元,这段期间非燃料型能源的销售额会增长超过 1/3,达到 300 亿美元,近乎传统燃料的一半。
值得注意的是,能源比例的改变在全球各地区并不相同。麦肯锡提到,在大型经济体才能观察到此现象;中小型经济体,需求依然平稳,收益仍占整体产业 80% 左右。
《路透社》引述西班牙最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Repsol 执行长若苏・乔恩・伊马斯(Josu Jon Imaz)的说法,目前天然气价格飙高的原因,除了俄乌冲突之外,「在欧洲,意识形态决定了人们要接受哪些能源、拒绝哪些能源类型。」
同样能看到他们面临消费者转往电动车怀抱的困境,必须重新思考能源渠道。以 Repsol 为例,预计 2030 年之前逐步将石油带来的获利,投入风力、太阳能与水力再生能源。
转型仍得面对高度竞争,业者盼借着充电速度、额外体验吸引顾客上门。
然而,光是改为电动车能源供应站,可能不足以重振燃料零售业者的弱势。挑战主要来自两个面向:首先,麦肯锡统计认为,未来 80% 的充电会发生于车主的家中或办公大楼,等于这些燃料零售业者得在剩余 20% 的市场里进行角力。
其次,特斯拉(Tesla)等电动汽车供货商,也都跳下来自建充电站,该公司在全球配置了超过 35000个充电设备,还有些类似于 Gogoro 的「换电形式」,让车主直接替换充满的电池即可,都使得竞争比想象中来得更加激烈。
既有加油站经营商若想突围,目前一项优势可以着力打造:相较于家中充电得花几小时,车主直接到能源站的话,可缩短至数十分钟即能完成。
不过,这样的诱因是否足够,得打上问号,即使家用充电器较为缓慢,却也足够多数开车族一天的用量,加上改装、建置充电站的成本昂贵,不少加油站经营商都在寻找更多可能性。
成为「复合型」的服务据点,是现在最多人下手的方向,《Vox》举例美国电力公司 Electrify America 将开设一系列以电动车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豪华休息区,除了充电之外,还能享受健身房、阅览室等服务,该公司认为这些主打「高级」的服务,有助于吸引「尽管非必要,也想来享受一下」的客群。
而像特斯拉也已成立专门服务其车主的休息站,可享受咖啡、无线网络,还能购买周边商品。
这场电与油的战争,不只改变了代步工具,连同行驶以外的环节都受到影响,也许在下个时代,「加油站」这个词汇将渐渐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