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在的位置:公司动态 > 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作者/ 数智洞察编辑组
根据CCOM行业标准的统计,2022年呼叫中心总座席数约为135万,同比下降约7%,这已是自2021年以来的连续两年下降。
影响从业人员下降主因
下降主要因素来自3方面:
疫情导致的企业经营压力、电话营销和催收等外呼中心面对的行业整改、以及新兴自助渠道的兴起。
银行保险、通信运营商、互联网电商、公共服务、外包这5个领域包办了8成以上的座席数量。
三大运营商过去两年大力推动降本增效,在新兴自助渠道的推广上有显著成效。
银行保险和公共服务基本持平。
智能客服不如预期
在新兴渠道中的大热门「智能客服」,表现却不如预期。
智能客服对于2022年座席总数的下降,并没有起到关键作用。
文字机器人的情况稍好,但分走的流量更多来自于企业APP的自助服务,对人工座席的分流作用不大,近半客户一接入在线客服,就会直接要求转接人工。
语音机器人的分流效果更差,根据CCOM对近2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,实施智能语音之后,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热线,转人工量不减反增,对人工座席反而造成更大的话务压力。
智能客服取代人工?结果让人大跌眼镜。
智能客服在行业快速发展,不仅没有取代人工,可能对人工形成更大的压力。
根据CCOM标准针对近200家企业的研究,智能客服看似使用量较高,但更多是跟其他自助渠道在抢流量,抢到的是原先使用IVR自助语音或APP自助服务的用户。
智能客服在改变客户仰赖人工服务的行为习惯上,遇到了重大瓶颈。
文字机器人情况稍好
文字机器人的情况稍好,但仍然有近50%客户一接入在线客服,就会直接要求转接人工。
文字机器人的界面设计太像是传统APP的菜单,要花费更多的力气打字,还不如直接使用原来的APP自助功能就好。
复杂的选项设计,大量的猜你所想、关连问题。
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,而是选择太多。
不断的要客户进行选择,选到最后,系统回覆:亲,我还没有学会哦。
客户呕血,付出太多,回报太少,还不如直接找人工。
文字机器人的定位只是解决简单问题。
但问题是:如果只是简单问题,干脆直接使用APP的自助,为何还要麻烦使用机器人。
只能解决简单问题,让解决率不到5成,加上近半客户直接跳过,文字机器人对人工的帮助尚未明显展现。
文字遇到挑战,语音困难更大
如果说文字机器人的效果不明显,语音机器人遇到的挑战更大,受到了社会舆论不少抨击。
人民网等多家重磅媒体关于「智能而不是智障」的报导,主要便是针对智能语音而来。
语音机器人想要模仿真人交流的自由对话,但语音效果辨识有限,只能讲简单的单字,无法听懂完整的句子,客户必须多次尝试,才能摸索出机器人能懂的交流方式。
IVR自助语音虽然介面使用不便,但经过多年的用户习惯培养,已经能解决客户70%以上的来电,对减轻人工座席的压力,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。
智能语音的开展,彻底打破了原有传统IVR按键的操作习惯。
要往下一层菜单走,要用说的。
要返回上一层菜单,要用按键按的。
忽而用说的,忽而用按的,使用上很不直观,各家企业的设计又不统一,客户昏头之际,干脆直接找人工。
传统IVR的使用率大幅下降,智能语音的解决率在低档徘徊,原本自助服务能挡住的电话,现在纷纷涌入了人工座席。
根据CCOM对近2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,实施智能语音之后,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热线,转人工量不减反增,对人工座席反而造成更大的话务压力。
如果说智能语音能带给客户最好的体验,应该就是转人工方便许多了。
以前IVR的年代,需要高智商才知道按那个键才能转人工,现在随时随地说「转人工」,就能转到人工。
但智能语音最大的好处,是转人工方便了,这似乎更像是对智能的嘲讽。
智能要取代人工,就算是部分取代,这条路看来还有好长一段要走。
欢迎扫码,关注更多精彩内容